想帮孩子学会养成自律的习惯?你可以用这几个办法来解决
自律,是一个需要孩子拥有一些基础能力才能获得的能力,也是帮助孩子们培养出拥有更多综合能力的基础能力!
真正自律能力的养成,是孩子们,无论从学业的提升、人际的交往、自我的认同等等,都是非常重要的!这是一个,特别值得我们家长们重视和反思的一个话题。
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会自律?
对于孩子来说,自律与专注力同样重要,没有良好的自我控制、自我管理的能力,很难完成自己设下的目标。
心理学上有个特别有名的棉花糖实验,让4岁的孩子待在一个房间,告诉他们,棉花糖可以随时吃,不过,如果等到实验人员回来再吃,就可获得更多的棉花糖。
实验开始,有的孩子立即大口吃掉;有的坚持了一会,最后没忍住;有的孩子不断用唱歌、自说自话的方式转移注意力,坚持到最后,得到了更多棉花糖。
实验结束后对这些孩子跟踪调查发现,能坚持的孩子明显比其他小孩更优秀,更受人欢迎、工资更高等等。
而那些立即吃掉棉花糖的孩子,人际关系较差、不善于应对压力、注意力不够集中……
自律的人各有各的幸福,不自律的人痛苦却大同小异。
每个人都有惰性,孩子更不例外,早上想赖床,看到玩具就想要,看到零食就想吃,喜欢玩不想写作业……和他们说自律,似乎很难。不过,这并不代表父母可以忽视孩子的自律能力。
与母亲建立健康的依恋关系
孩子最初的安全感,是从妈妈那里体验和获得的,比如:拥抱、触摸、亲吻,让孩子体会到接触带来的安全感,这是很容易做到但又常常被家长忽视的,小一点孩子的父母,可以尝试坚持给孩子做抚触;
父母对孩子发出的信号敏锐地做出反应,是孩子感受到我是有价值的、我是安全的,提升亲子关系润滑剂,也是建立安全感的途径之一;尽量不要母婴分离,也不能不打招呼,妈妈就偷偷地离开。
积极鼓励性的家庭养育氛围
比如,孩子6个月以后,父母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孩子独立探索,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,让孩子知道,爸爸妈妈永远都在身后默默地支持他。
随着孩子长大,当他们遇到困难时,不是用打击、指责的言语,而要多提供鼓励的语句、积极的态度。
帮助孩子树立守规则的意识
凡事设一个合理的规则,是培养规则意识的重要开端
规则是什么?就是定出来让人遵守的做事规程和行动准则。国有国法,家有家规。无规则的争先恐后会造成社会的混乱,想孩子自律,也要教他学会遵守规则。
现在的孩子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,如果都满足,他们会变得无法自控,所以平时在生活细节上就要有意识培养孩子自律的美德。
比如我不允许孩子过多吃甜食,只设定某些特殊的节庆日来品尝一些甜食;零食也几乎不成堆的买回家,而是每周去一趟超市,每次约定好只买两样东西……这样一来,儿子很小就表现出不错的自律性。
孩子的自律,根源在于父母
一个懂得自律的父母,才能养出一个真正自觉的孩子。在自律的这条路上,父母首先就要做好榜样。要记得:自律的父母,孩子都不会差。在这条路上,彼此守望,一起成长,越来越优秀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