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习惯不改,大习惯难搞!三招教你扭转孩子的坏习惯
大家好,我是桔子妈妈
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,在大街上有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发疯似地打自己的奶奶。奶奶大概有五十几岁的样子,一边反抗一边躲闪,而孩子呢不依不挠地追打着,又是抓头发,又是踢,又是打。看到这样的情境你是不是也很生气。如果是你的孩子你会怎么办呢?
教育专家说孩子在3-6岁时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,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,等孩子长大了,你想再改变那就困难了。
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困惑,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,一玩就不肯回家,一哭就停不下来。还有的孩子调皮好动,上课坐不住。或许在家调皮捣蛋,一到外面就畏手畏脚。
面对这样的孩子,你平常是怎么教育的呢,是严厉地训斥呢,还是任由他去。或是拿起衣架给他一个下马威呢?
回想一下你自己都有哪些行为习惯呢?比如洁癖,挑食,勤快,懒惰等等。你知道你的这些习惯是怎么形成的呢?这些习惯一定是日积月累才形成的,现在要想改变它是不是很不容易呢?
其实在每个人在长过程中,身边的大环境,小环境等都会对我们的行为习惯带来很大的影响。
比如你生活在一个文明礼貌,具有书香氛围的家庭里,那么你一定耳濡目染地形成了爱学习的良好习惯。
而你生活在一个暴躁嘈杂,批评打骂的家庭里,那么你一定是叛逆的。
总结一句话就是行为习惯的养成要乘早,其次就是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民主,具有良好榜样的家庭教育环境。
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说说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。
言教不如身教,身教不如境教
没有教不好的孩子,只有不会教的家长。
家长就是孩子的榜样,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如果家长平时的一些言谈举止不注意的话,就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榜样。比如家长一整天在家打牌,那么你的孩子一定从小就迷上了打牌,说不定长了后还会迷上赌博。
记得一次在区域游戏当中,我看到几个小朋友在玩扑克牌,而且还有模有样的,我就问其中一个小朋友:“你们在玩什么?”他说“打扑克啊,我爸爸在家就是这样的玩的”。我听后一惊,这就是学习的榜样,都不用刻意去教的。
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,所以家长在孩子面前 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,不要被孩子当成了反面教材了。
一个讲礼貌,爱学习的家长,他的孩子一定不会差的。相反一个家长性格暴躁,动不动就打人骂人,那么我相信他的孩子一定不会文明的。
所以要想让孩子停止不良行为,最好的办法就是从你做起。
比如现在的人都喜欢看手机不喜欢看书,但这种习惯会对孩子造成很不好的影响,孩子正处于学习课本的时期,如果这个时候孩子没办法静心看书,那么对他的学习一定是有影响的。所以家长可以在家里布置一个书香的氛围,给孩子一个小书房,多带孩子到图片馆,接触书本,家长每天抽十分钟时间陪孩子看看书,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。久而久之,孩子就会养成一个读书的好习惯。
多鼓励表扬,提高孩子的自信心
刚才说了榜样的力量,那么光有榜样就够了吗?你有没发现你越表扬孩子,他就变得越乖,而你越骂孩子,他就越不听话。这是因为赞美的力量。
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:罗森塔尔做了一个实验,他去一个小学里随机挑选一些学生,拟了一份“最具发展潜力”的名单,然把这份名单交给老师和校长,并让老师保密。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,老师都有意无意地赞美和表扬这些学生。过了一段时间,罗森塔尔又来到这所学校,却惊讶地发现,这些孩子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,性格也很乐观开朗,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。而这些学生当时只是非常普通甚至是比较差的学生。
可见赞美对一个人的推动性有多大。小孩子是很喜欢被人表扬的,你越表扬她表现就越好。
我有一个学生,可以说他是很调皮捣蛋的,不是在墙上乱涂乱画,就是把玩具扔地满地,和小朋友在一起玩时总爱打人,抢玩具。妈妈在家也经常批评他,甚至还打他。虽然会得到暂时的效果,但时间长了,他却变本加厉不听话。妈妈十分无耐地找我,问我该怎么办。
我告诉她你先忽略他的缺点,找找他的优点 。她说:其实乐乐很聪明,课本上的知识他一点就通,吃饭也很快。口齿也很伶俐。
我说那你就放大他的优点,有意无意地表扬他好的地方,不管是多小的事,只要他做了,你都大声地表扬他。甚至他做得不好的地方你也可以反着表扬他。
比如他要抢玩具的时候,你就说“乐乐今天又交到一个好朋友啦,那我们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分享玩具啊。”
比如他把玩具乱扔,你可以先问问他在干吗,其实有时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,我们也不要一味地制止。说不定他能告诉你玩具在开会呢。那你就可以根据他的话说:“开完会了玩具要回家了,不然妈妈会着急的”不管他收得整齐不整齐,你都要表扬他。
我让妈妈在家里设一块表扬榜,只要乐乐做对一件事,就可以在墙上贴一朵红花,等积累到一定数量了就可满足他的一个愿望。
一段时间后,妈妈说乐乐变化很大,不会再欺负小朋友,还能主动帮妈妈做事情。妈妈可开心了。
所以表扬和肯定能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信心,而信心是走向成功的基础。
及时掐灭孩子任性的火焰。
前面我们讲了暂时忽略孩子的缺点,放大孩子的优点 ,从而提高孩子的自信心。但是这个缺点要有一个度。比如孩子用自己的方法来取得家长的妥协,达到自己的目的。这个习惯是不允许的。
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,每个孩子都受到全家人的爱护。所以对孩子百依百顺。要什么就给什么,长此以来,造成了孩子任性,自私的性格。想要什么就一定要得到 。
你是不是有这样的经历,带孩子去逛街,孩子硬是要买一个家里已经有了的玩具,你不答应他,他就哭着不肯走。这种场景相信很多家长都碰到过。
著名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在一节课中说道,孩子在2岁时就有了规矩意识.这个时候要让孩子知道,什么事该做,什么事不该做。比如上面的案例,李玫瑾教授说,这个时候你要坚定而平和地告知孩子,闹是没有用的。
然后你直接把孩子带回去,单独放在一个房间里,而这个时候呢,家长也不要不理他,这样会让孩子感到害怕。而是陪着他,看他哭,什么也不说,因为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。等孩子哭累了,你再给他一杯水,一条毛巾,让他擦擦脸,这样既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关注他的,又能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坚定的,他是要遵守规则的。
等孩子心情平静后再给孩子讲道理。这样几次后,孩子一定不会再无理取闹,因为他知道这样闹是没用的。
其实孩子是很聪明的,只要他一次战胜,以后她就用类似方法对付你。孩子在3-6岁的时候你还能控制得住,但如果等到少年期,那么你就无法控制孩子了,这个时候他威胁你的方法就更多多。动不动离家出走的,动不动就要跳楼的,那都是在幼小时期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造成的结果。
所以在幼儿时期就要及时以掐灭孩子任性的火焰。
【本期小结】
好了,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,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今天的内容:
面对 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,我们家长首先要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,是否对幼儿 造成不良的影响,从自身做起,从周围的环境做起。其次我们要多鼓励孩子,用激励的言语代替批评与指责,积极参与孩子的游戏,多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沟通,多表扬多鼓励。另外,不能一味地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。在一些原则性上的事情,一定要坚定,不能放松,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,什么不该做。
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,幼儿时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,家长一定要乘早发现及时调整,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,为将来的成长奠定基础。
我是桔子妈妈,我们下次再见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
